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队伍建设>>辅导员博文

【导语心声】蔓延在你内心的那场“疫情”,该怎么治?

发布时间:2021-03-12 浏览次数:0

蔓延在你内心的那场“疫情”,该怎么治?

党委学生工作部王海燕

你以为你的恐惧、不安、烦躁、紧张等等情绪,都是来自那场千里之外的疫情?

1

今天是从老家返回庄后,在家隔离的第六天。

小区早已设了门禁,进出门都要登记消毒测体温,到处都是戴口罩的人;药房门口贴着“口罩、消毒液暂时无货”,过了两天又贴上了“双黄连已售空”;新闻里每天播报的都是新冠肺炎,网络上、朋友圈里铺天盖地都是增加的数字和各种消息。

按照防控要求,我跟家人每天测体温,出门前后认真洗手,戴口罩。返回的当天,我去小区的超市买菜,生活菜品供应俱全。一日三餐之间,写字、读书、备课,晚上跟着视频跳尊巴,练瑜伽,出一身淋漓的大汗。

这样的日子过了六天,竟然不觉厌烦。

对于经历过2003年非典的我来说,现在的情形,比当时要好太多。

记得当年我还在大学就读,一场非典,把我和我的老师、同学们封在了校园内。当时的西区西院很小,却封了差不多2000多人。对面是医科大学的中医学院,每天都有救护车尖利的呼啸,在空旷的新石南路留下长长的回响,病例的数量和恐慌的人心每天增加。

但是每当我回忆封校隔离时,浮现的印象不是恐惧、紧张与焦虑,相反的,那是难忘而快乐的一段经历。有很多专业课老师跟我们一起封在校园里,每天的作息非常规律,白天有专业课,下课后我们就跟老师们一起运动,打球、跳绳,晚上学院会组织舞会或者看电影,我还会去党员服务站值班,去学生会画展牌,每天的日子都非常充实。

03年的非典,今天的新冠肺炎,同样都是杀伤力巨大的传染病,同样需要做好自我隔离防控,面对同样严峻的形势,如何在这场来势汹汹的疫情里做到安之若素,如何让自我隔离的这段时光不沉闷、不无聊,如何真正安抚我们紧张烦躁的情绪?

2

你以为你所有的负面情绪,都是因为那场来势汹汹的疫情?

真正的“疫情”,也许来自于自己。

引发你所有负面情绪的,也许不是病毒,而是当前这一切的“不确定性”。

从传染源、严重性、临床表现,到传染性、治愈率、疫情发展拐点……因为不确定性,被困在方寸之间的人们才会恐慌、会烦躁、会无聊。

要知道,情绪也是可以传染的,它所带来的影响,对于身在家中“寸步难行”的我们来说,也许比疫情更加可怕。

仔细想想看,不确定的,只有疫情吗?我们每一个人,是不是也带着很多的不确定。

平时跟朋友、同学、同事待在一起的时间更多,这么久跟家人待着,有点不太会相处了……

平时的假期都是有数的,累了一年就盼过年,可是歇得也差不多了,常用的睡懒觉大吃大喝熬夜看片玩游戏都腻了,不太会打发时间了……

平时都是按照学校或单位的节奏走,该上课上课、该上班上班,现在假期延长了,没人给下任务了,不太知道该干啥了……

你可以用刷剧、游戏、吃喝等这些“感官兴趣”获得暂时的快乐,但是,当外部刺激消失,疲劳过后,将是巨大的空虚感。

这些关于自我的不确定,才是你内心真正“疫情”。

其实,换个角度想想,这何尝不是一次机会呢?提醒我们发掘需求、树立目标、找到自我?

3

该如何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宅”生活,平息内心不确定带来的负面情绪,几点建议给你:

首先,列个时间表。

列时间表的好处,是可以帮助你慢慢规律作息。几点起床、几点看书、几点运动、几点睡觉……别怕时间表不好执行,老爸老妈一定是你最好的监督者。作息规律了,受外界干扰就少;天天如此,自主性更强,效能感就会提高,对于情绪平稳、自信乐观都有好处。

其次,目标放长远。

开学去上课、课堂上学习,那是你该干的事,不需要你提前动脑子。我们要规划的是,这个学期你准备达成什么样的目标,要去实习的想要得到优秀实习生?学期末有个漂亮的成绩?考几个资格证书?想要得到这些,就得提前行动。这个假期正好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该读的书、该复习的内容、该学的课程,提前做起来。长远的目标会让当下更有动力,也更有效率。

最后,要坚持运动。

运动不仅可以带给我们健康的身体,炫耀的马甲线和好身材,还有良好的习惯和坚定的意志。从前我带着同事,工作日中午练瑜伽,一直坚持了好几年;可是上个学期因为工作量骤增,瑜伽停了下来。我基本上有半年没有像模像样的运动过,结果就是肌肉量流失加速,换成通俗易懂的话就是“胖了”,影响的不仅仅是身材,还有精力、体质、抵抗力。现在大家宅在家里,不能像以前一样去健身房、游泳馆、球馆或者户外,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借助Keep等工具在家中运动,哪怕跟妈妈在家里跳跳广场舞,既锻炼了身体又增进了家人感情,岂不是一举两得。

冬日苦寒,总有春暖的时候;黑夜漫长,总有黎明的时候;疫情凶猛,总有过去的时候。今天恰是立春,春回大地,生机盎然。希望这场疫情散去,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不仅能收获平安康健,还能收获自我成长的丰盈;希望你再回忆起这段时光的时候,能为那个不消极沉沦、奋发有为的自己感到骄傲。

加油!


社交媒体

    • 心理中心微信

    • 勤助中心微信

    • 优秀辅导员工作室

    • 心理协会微信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南二环东路20号|邮编:050024|邮箱:xsc@mail.hebtu.edu.cn|版权所有 河北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处)|冀ICP备18011017号-3|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6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