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队伍建设>>辅导员博文

做人这门功课,同样需要答辩

发布时间:2011-06-15 浏览次数:0

 作者:边宇璇     学院:物理学院

    又是一年毕业季,校园里到处游荡着学士服的影子,同样的宽大黑袍下,顶着不同的脑袋,摆着同样的笑容。邓妈妈的雕像前、学校大门前、图书馆前……这几个标志性建筑前的pose,到此一游的意义大过怀恋。别人都说,大学是一个你骂了它四年却不允许别人骂一句的地方,是这样的吗?每天都有醉着回来的哥们姐们,积累了四年的情绪,不管是谢意、爱意、恨意,全部在这个时刻倾倒而出,仿佛这帮人就真的各奔东西,老死不相往来了。

    在这个忙碌的毕业季里,最后一件要完成的事情,就是毕业论文,其实,让本科生在几乎不知道什么叫“论文”的时候,就开始完成他们的毕业论文,并且把这作为他们大学四年生活的一种总结,是一种极大的戏谑和嘲讽。很多人第一次接触了“知网”,接触了“期刊数据库”,但参考抄袭的成分绝然大于学习,学士服下早已游荡着一颗散乱的心,这样的心,是无法带领他们真正沉下来,完成一篇论文的。或许,中国的学术垃圾就来源于这“第一篇论文”的敷衍了事。如此炮制的论文,答辩意义又有多大?听说,有加权不高的学生,论文得了98,听说,有人答辩如同唠家常一般,绕来绕去,没一句跟文题有关。相信,对于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来说,这也是一种折磨吧。

    有没有人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大学除了教会一门系统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教人做人的道理,那么,知识的总结有论文、有答辩,做人是否合格,走上社会是否能不祸害群众,是否能独善其身,是不是也该有场郑重其事的答辩呢?我征求过很多大四学生的意见,大家多一笑置之,“哎,酒桌上我们就答辩了,该说的都会说,关系好的一群都会说,不熟的还是不说,而且也没必要说……”,这是大四很多人的观点。不知道是不是我们学院性格偏向豪爽的问题,很多事情都喜欢在酒桌上解决,胜利了有庆功宴、失败了有鼓气宴、见面有相识饭、离开又有散伙饭……但是,我觉得,很多事情就怕“当回事”,如果你把大学四年“学做人”当回事地反思,而不是在酒桌上调侃,肯定会因为语境的不同,而生出些许别样的意义来。

    昨天,我在教育学院“德育答辩”现场的教室门口,旁听了这样一场德育答辩。很多学生是哭着上去、哭着下来的。四年前,他们站在讲台上磕磕绊绊的自我介绍,四年后,他们又一次站在讲台上,自信满满的总结成长。他们一起回忆着每个教过他们的老师的特色,集体高喊某个老师的“口头语”,他们一起回忆某门爆满的选修课,回忆某个老师曾经给自己的一句教诲,同时,他们回忆着班里的故事、宿舍的情谊,解开了和某某的误会,感谢着某某的帮助。没有考上研的同学,同样可以大方地感谢那段考研的经历,因为他既教会了我们坚持和信念,又让我们多了几个可以一起学习的好学伴,这样的经历,虽然没有通知书,也同样值得纪念。

    我想,如果我毕业的时候,同样有这样一场“德育答辩”,我一定会倍感珍惜的。我一定会大声感谢那位连我是谁都不知道的陈超老师,是他,让我感受到了投入地爱文学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我一定会好好给大家说说我的大学生活,因为很多时候,我是一个人忙碌,可别人并不知道我在忙点啥;我我也会好好感谢一下老武,那位陪我考研的“死党”我要把我们俩在食堂跟人打架的故事讲给每个人听,告诉他们这些当时有点冲动后来想想还挺英勇的故事;我还要自豪地告诉大家,我在大学看过上百部电影,看电影的钱全是靠我和老武捡矿泉水瓶存下的;或许,我还会声讨一下,班级那不公的选党员方法……

    呵呵,想想这些,就又开始怀念我的大学了,那么你们呢?是不是也觉得我们应该有这样一个机会总结一下自己四年来的成长和变化呢?

       

社交媒体

    • 心理中心微信

    • 勤助中心微信

    • 优秀辅导员工作室

    • 心理协会微信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南二环东路20号|邮编:050024|邮箱:xsc@mail.hebtu.edu.cn|版权所有 河北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处)|冀ICP备18011017号-3|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6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