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队伍建设>>辅导员博文

【导语心声】防疫宅家,愿你选择向内奋斗跃迁生长

发布时间:2021-03-12 浏览次数:0

防疫宅家,愿你选择向内奋斗跃迁生长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辅导员 吕雪梅

曾几何时,假期余额很充足,每天睡到自然醒,能在家休息个够,是很多上班族和学生党的梦想。

现如今,假期延长,开学延迟,我们终于有了大把时间宅呆在家中,却时不时有些恐慌。

我们无法改变疫情,但可以改变自己。

01

我们每天在班级群里除了上报体温,还有阅读打卡、练字打卡、习题打卡、健身打卡……在前两天学院学工队伍视频会议上,我们讨论了一个问题:各种打卡的背后,如何保证学习效果?

其实,我觉得,“打卡”是“流于形式”还是“实质提升”,关键还是要每一位同学躬身入局,真正把自己放进去,而非置身事外去应付任务,每一位同学都要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变量。

那么,就先从“转换思维模式”开始吧。

朋友们,疫情当下,防疫宅家,何不利用这个“超长假期”,完成一次自我的“内在修炼”,走出舒适区,重启自己、升级心智、扩大能力、迭代成长,自我跃迁成为一名真正的“高手”。

02

何为跃迁?

跃迁,在量子力学中,指从一个量子状态到另一个量子状态的变化过程,也即微观状态发生跳跃式变化的过程。电子在光的照射下,从高(低)能级跳到低(高)能级,就是一种典型的量子跃迁过程。

再举个通俗的例子,比如说烧水。水在0℃到99℃之间时,都只是温度升高,当达到100℃时会突变成气态,这在化学上叫作“相变”,英文是“phase transition”,也可以说是一种形态跃迁过程。

其实,在个人的成长中,我们会遇到各种棘手的问题和有待解决的难题,我们会有各种成长目标和人生规划,我们不断地从外界获取能量,自我刻意练习、快速跳跃升级,这就是一种自我跃迁的过程。

所以,跃迁是一种微观跳跃式的变化,一种能量激发下的突变,一种个体跨越式的成长。

03

为什么要跃迁?

赫尔曼•黑塞的小说《在轮下》中写道:“面对呼啸而至的时代车轮,我们必须加速奔跑。有时会力不从心,有时会浮躁焦虑,但必须适应。它可以轻易地将每一个落伍的个体远远抛下,碾作尘土,且不偿命。”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多变、高手如云、速度更快”的时代,可怕的是,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如果,我们再不“对内提升潜能、对外发现可能”,那么,我们终将成为时代的“溺水者”。

然而,无论说的多么“高大上”、“紧且急”,行动,才是最好的良药,唯有行动,才有新生。

04

如何实现自我跃迁?

适当的“电子静默”罗振宇在2019-2020“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中提到了一个词:摸机率。官网给出的解释是:一个小时的会议中与会人员摸手机的频率,主要用来衡量一次会议质量的好坏,显然在会议上越少的人越小频率地看手机才会达到较好的效果。在防控疫情闭门不出的日子里,我们的“摸机率”直线骤增,醒来后、睡觉前,看电视追八卦,眼睛都累了酸了也舍不得放下;刷抖音看直播,深夜里还时不时传来阵阵欢歌;作战吃鸡王者,太过投入全然忘了我是谁来着。我们,需要换一种“Focus”。每天给自己设置两小时的“电子静默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杜绝一切电子产品和信息,给大脑“解绑”,给眼睛“放假”,沉淀下来,或是阅读、跑步,或是写作、陪伴,任何一件想做的事都可以,关注而持续地去做,逐渐体会这种源自于内心的震撼与力量。

“极其功利”的学习我们不止一次的说过,这是一个知识爆炸、终身学习的时代。人和人之间的比拼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学与不学,而是“为什么学”、“学什么”、“如何学”、“有何用”显得更为重要,这就是认知效率(即同样的资源和时间投入,却有不同的成效和回报)。我们都想提高认知效率,想学的少且学的好。借用生涯课中“如何养大一个兴趣”来说,在国内学了10年也学不会的英语,扔到国外的环境中3个月就交流自如了。可见,有目标导向的(能解决当下问题)、能及时反馈的(学了就能即时用)、在合理范围内(难易程度较适中)的知识是我们学的最快、最易接受、也最有效果的。很多人一直在学习,却不见学习力有多少提升,原因大概就在于我们宁肯刷会抖音也不愿意去琢磨一下“师范生如何上好一堂课”,我们宁肯看会直播也不愿意去思考一下“接下来要解决哪些困惑”,就好比爬山,我们总喜欢轻松舒服、毫无营养的“下山式”娱乐动作,却不愿意体验费力费时、艰难卓绝的“上山式”提升修炼。而真相是,真正能够让我们提升的过程,并不是那么舒坦的。所以,学习也是一样,可以从我们遇到的问题出发、从我们的个人需求出发、从能进行实践的领域出发,用“输出”倒逼“输入”,极其“功利的”、“有目的”的去学习。就好比罗振宇跨年演讲的主题——“基本盘”,看手中的资源、脚下的道路,找遇到的问题、个人的需求,设定不同目标、分配不同方法,看清努力方向、付出实际行动。

“延迟满足”式读书我们经常这样阅读,打开一本书,从第一页开始读,希望自己能读完,希望能学到有用的东西。我们喜欢罗列阅读书单、喜欢收藏美文美篇,但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始终没有动力去读完或深读,甚至读了也没有实践的机会和动力。也许,我们可以先选书再读书。选书,要先从自我需求开始,盘点一下自己最近的需要或困惑,是提升、是补给还是放松,系统剖析,理清自我;然后是“书评”,从简书、知乎、得到等阅读分享来看,从豆瓣评分、购物评论的口碑来挑,平行比较,综合选择;之后,要去购物网站详情介绍中去看目录、内容和框架;最后,可以再看看节选的内容和有趣的序。通常,我们本能的都会选择最省事、最简单、最不动脑子的方式,而找到自我目标、盘清选书资源、带着问题进入,这种“延迟满足”式读书与“功利性”学习有异曲同工之妙。花时间去选一本有价值能满足自己的书总比人云亦云跟风别人阅读要好很多吧。

学会萃取“知识晶体”我们都知道,金刚石俗称“金刚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钻石的原身,它和石墨都是由相同C元素构成的同素异形体。但是不同的是,金刚石的C原子之间形成了非常稳定的等轴晶系同极键四面体型构造,因此金刚石也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最坚硬的物质。它的硬度,源自于它的结构。知识也是一样,知识量和知识点之间也可以形成稳定架构,即“知识晶体”,它是知识的提取密码。举个例子,当大家都在讨论、抱怨简历中“履职经历和个人评价”不知道如何去写才算“非Copy”的时候,你说:这其实是自我认知与职位匹配的问题。看,脑子中的知识量可能大家都有,关键是把知识形成知识晶体并提取出来才是“杀手锏”。其实,课本上的每篇目录、微文上的每个导图、学习中的常见口诀、教学上的某个缩写(如生涯中讲的SMART法则、STAR成就故事等)、理论上的某个公式、文章中的一个图解等体现层级、序列、关联、因果、数量等关系的结构,都是常见的知识晶体。我们通过对日常学习的整理归纳、聚合结晶,将散乱的知识变成“晶体”,使知识更加稳定牢固、更易整体提取、更为我们所用。这样,就不会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话到嘴边说不了”的难过局面了。05写在最后。疫情还在继续,家中也是战场。我们相信,春日已来,中国一定能赢,武汉一定能赢。我们不能,停留原地,愿你选择向内奋斗,努力跃迁生长。      


社交媒体

    • 心理中心微信

    • 勤助中心微信

    • 优秀辅导员工作室

    • 心理协会微信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南二环东路20号|邮编:050024|邮箱:xsc@mail.hebtu.edu.cn|版权所有 河北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处)|冀ICP备18011017号-3|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6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