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队伍建设>>辅导员博文

【导语心声】读《为学与做人》谈应对疫情”三不”曲

发布时间:2021-03-12 浏览次数:0

读《为学与做人》谈应对疫情”三不”曲

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   赵红杰

岁末年初,由于不速之客(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让原本热闹祥和的新春佳节变得不再寻常。亿万人民投身到一场特殊战役之中,封村、封路、封校,排班、排查、排除……疫情无情,疏忽不得,令行禁止,隔离防护。

不能外出,也为每个人换来了难得的充电良机。静处家中,每日跟踪疫情进展,排查汇报之余,得以有空梳理头脑,更新迭代。两日前偶然翻出已不记何时收录的梁启超文集《忧国与爱国》,读之甚有收获。其中梁启超先生1922年在苏州学生联合会上发表的演讲《为学与做人》,提出的“知育要教到人不惑,情育要教到人不忧,意育要教到人不惧。教育家教学生,应该以这三件为究竟;我们自动的自己教育自己,也应该以这三件为究竟。”读至深同,顿悟:不惑、不忧、不惧——不恰恰是当前我们应对疫情应持的态度和努力方向吗?我们该如何“弹”好应对疫情的“三不”曲呢?

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实为一个好途径。

不惑,是指不疑惑,遇事能明辨不疑。作为具有强潜伏期,强传染性的新型病毒,社会整体对此次疫情恐慌大于理智、焦虑强于冷静。恐慌、焦虑往往根源于不知,不懂,不会,此次疫情也无例外。怎样才能做到不惑呢?梁先生在《为学与做人》篇中已明确:“最要紧是养成判断力。想要养成判断力,第一步,最少须有相当的常识;进一步,对于自己要做的事须有专门智识;再进一步,还要有遇事能断的智慧。”所以,先生在百年前就已经告诉我们:要想不惑,就要了解基本的常识,要学习针对性的专业知识,还要会用,能用自身积累的认识去分辨繁杂社会中的真与假。学到此,你肯定知道怎么去解决自己的疑惑了。不过我要提醒一点,学习一定选择央视、人民网、新华社、学习强国等正规渠道,信息充斥的网络本就时刻考验着你的辨别力。

不忧,是指不忧愁,遇事能豁达明理。疫情危机,举国抗战,全民防疫,疫病带给我们健康的未可知让人忧愁;工农商学,基本已处暂停状态,由此带来的衍生危机亦不可估量,忧生意、忧生产,忧学业……大凡忧之所从来,不外两端,一曰忧成败,二曰忧得失。新冠病毒疫情所带之忧也概莫能外。怎么才能做到不忧?梁先生明确告之:仁者不忧!“宇宙即是人生,人生即是宇宙,我的人格和宇宙无二无别。体验这个道理,就叫做‘仁者’”。疫情面前,从患病人数攀升可以感知到疫情蔓延的压迫,从不计生死的无悔逆行可以感受到伟大人性的温暖,从十天起医院的“基建狂魔”可以感佩到强大祖国的震撼。如今,我们国家有了更加科学的课题攻关和研究认证,有了更加专业的治疗环境和医护能力,有了更为便捷的物流传送和信息传播,更有上下齐心、众志成城的信心,相信这次疫情很快就会过去。

不惧,是指不惧怕,遇事能坚强果敢。新型冠状病毒可以混迹于感冒、肺炎、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中,“静默潜伏,出手即中”的“幽冷杀手”气质难免让人害怕。怎么样才能不惧呢?梁先生明确嘱之:意志力坚强!“头一件须要心地光明。一个人要保持勇气,须要从一切行为可以公开做起。第二件要不为劣等欲望之所牵制。”形势当前,简单悟之:先不要忙着怨天尤人。在不惑的基础上,看着自己能做的事情,要做的事情,应做的事情,不要迟疑,扛起来便做就行了。疫情病毒,不是须臾可灭,充分防护、不存侥幸,可能是当前一段时期我们生活的常态。遇事你要告诉自己:“无知冒进”不可取,“因噎废食”不明智,“勇者不惧”不可少。

知道你们在家也很忙,测体监控、读书备课、文献科研、烹饪锻炼……不管哪种学习的方式,都要谨记梁先生教诲:“学校之外,当然有许多学问,读一卷经,翻一部史,到处都可以发见诸君的良师呀!”

相比百年前的千疮百孔,当下的中国实力厚重。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大家要坚信:“只要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就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很快,我们将会重聚在美丽的师大校园。


社交媒体

    • 心理中心微信

    • 勤助中心微信

    • 优秀辅导员工作室

    • 心理协会微信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南二环东路20号|邮编:050024|邮箱:xsc@mail.hebtu.edu.cn|版权所有 河北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处)|冀ICP备18011017号-3|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630号